今天是: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药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93年的“乡镇工业系”,1998年更名为“生物工程系”。2007年学校进行专业优化整合,生物工程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与农学系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合并组建“生物技术系”。2015年成立“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2021年7月更名为“制药工程学院”,2023年10月更名为“药学院”。2024年1月,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并入药学院。学院获批“河南省大别山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河南省食药用真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荣获“2025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锚定发展目标,紧盯行业和产业需求,明确办学方向,优化学科建设,调整专业结构,适应社会需要,突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学院有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等4个本科专业以及生物制药技术、中药制药和中药材生产与加工等3个专科专业。

二、师资力量

学院共有教职工122人,其中在职教职工95人,校内兼职教师10人,外聘教师1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6人,高级工程师6,正高级实验室1人,高级实验师2人。在职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28人,硕士学位55人。学院现有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教学标兵3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3人,市青年科技专家、青年岗位能手6人。在全省教学技能竞赛中,共获奖13项。

三、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学院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通过省级教学成果鉴定10余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1门,“新工科背景下‘五位一体-虚实结合’”生物制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科技赋能大别山区中药材产业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入选为2024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并荣获二等奖。《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药物分析智慧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入选为2024年河南省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荣获二等奖;《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课程获得河南省新工科数字化教材建设立项,《微生物应用基础》课程获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1项,河南省创新示范专项1项,河南省示范应用专项1项,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4项,地厅级科研项目10项。先后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地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0余项。近五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39篇,中文核心192篇。编写教材40余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70余项。

四、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建有河南省大别山林药生态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大别山艾草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信阳市大别山中药大健康产品开发重点实验室、信阳市大别山区天然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信阳市中药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信阳市中医药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1个。

现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实验室15个;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基因工程、发酵工程、中药鉴定、药用植物分析检测等专业实验室28个;校内实训室2个;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室1个。

学院先后与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泰宇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北京桦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信阳朗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添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睿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可充分满足师生实验、实训、实习的需求。

五、专业社团与第二课堂

学院为专业社团提供活动开展条件,做好指导服务,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全天候对社团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院现有药用菌、中药、发酵工艺、药物研发、药用植物、纳米技术科研6个学生专业社团。药用菌社团获“河南省优秀社团”,发酵工艺社团获“河南省文明社团”,中药社团、药物研发社团先后获校“四星级社团”、“十佳社团”、“最具影响力社团”等荣誉称号。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依托专业社团先后获批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6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佳绩。2015年获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获银奖,2019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二等奖,2020年至2024年连续5年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大奖。

六、服务地方经济

学院有“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团”和“食药用真菌产业创新升级科技服务团”,在科技服务的工作中探索出一条“企业+高校+合作社+农户”的服务地方产业模式。团队教师结合地方产业,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先后制定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2个,河南省地方标准4个,信阳市地方标准3个,发表相关科研论文50余篇,申报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真正做到把科研落到服务地方经济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河南省中药材产业科技服务团在2018年至2024年的7年内6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服务团队,服务团成员先后有80余人次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事迹先后中国教育发布被光明网、学习强国、教育时报、河南日报、大河报、信阳新闻联播、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平台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

七、就业情况

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就业质量好。根据我院对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高,很多单位和我院建立了长期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就业合作关系,连续多年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

(相关数据截止日期: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