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阳农林学院 教务处!
学校首页 教务系统
教学工程

课程建设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程 > 课程建设 > 正文

​信阳农林学院一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信农教〔2020〕30号)

时间:2020-12-25   来源: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学校坚持课程质量标准,推进课程改革,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实现优质课程全覆盖。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要求,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进一步转变建设理念,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加强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规范课程管理,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建设“一流课程”,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获得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建设原则

(一)立足专业、建设课程。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本科教育原则,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有规划、有重点地分类建设不同课程类别的一流课程。一流课程分为“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共三个类别。

(二)分级建设、引领示范。依据专业定位和建设基础,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三类“一流课程”,注重发挥各级各类“一流课程”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和更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三)明确标准、突出实效。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要求,遵循国家、省级、校级有关课程建设标准,抓好“一流课程”的建、用、学、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课程团队、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学习效果、建设措施及效果,努力实现“一流课程”的建设目标,各类“一流课程”建设标准。

三、建设目标

学校紧紧围绕三类“一流课程”建设任务,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努力建成一批质量高、校本特色鲜明的三级三类“一流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课堂革命,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十四五期间,计划建成75门左右校级一流课程,其中线上一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线下课程40门、线上线下10门;10-15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力争有3-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

(一)线上一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坚持开放共享、建以致用的原则,以“互联网+”“智能+”等现代化教育为手段,建设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引领性强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建设参照《信阳农林学院本科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办法》执行。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坚持特色、共享、应用、创新的原则,推进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探究式、参与式、个性化教学等多种应用模式,鼓励引进国家级“一流课程”在校内的应用和自建线上课程,打造线上一流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相长、适合校本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混合式一流课程。

(三)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目标融合创新、内容融合创新、技术融合创新、模式融合创新的课堂革命。学校重点支持建设围绕新农科专业改造课程和前沿微型课程。

四、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已列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均可申报。各专业应优先推荐核心课程。

(二)课程负责人及团队。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在编教师,且原则上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特殊的可放宽到中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且来校两年以上;课程组全体成员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师德师风、高度的教学热情,具有较为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秀,并能保证课程按期保质建设、更新、应用和推广。

(三)申报数量。学校每年立项建设15门左右校级一流课程,其中线上一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左右、线下课程2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8门左右。根据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情况,合理分配课程建设名额。

(四)建设周期2年。

五、遴选程序

(一)教务处发布申报通知及要求。

(二)教学单位组织申报,择优推荐。

(三)教务处初审,提交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或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并公示评审结果。

(四)经学校研究同意后,根据申报级别、类型,发文公布评审结果。

六、建设举措与政策支持

(一)专项经费支持。

1.校级“一流课程”按照分级分类建设原则确定经费支持标准。线上一流课程参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万元/门课程、线下一流课程2万元/门,经费开支应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2.获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在省级资助经费的基础上,每门课程学校配套与省级资助经费相同的建设经费,建设周期按照省级文件要求执行。

3.获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在国家资助经费的基础上,每门课程学校配套与国家资助经费相同的建设经费,建设周期按照国家级文件要求执行。

(二)政策支持

1.对获各级一流课程建设的项目,学校将优先安排使用各类教学资源。

2.对获各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师,学校优先安排外出考查学习交流,促进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技艺,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3.对获各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应优先考虑。

七、课程建设管理

(一)所有立项建设的校级一流课程均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原则上每位教师只能主持1门一流课程建设。

(二)学校将组织力量,对立项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查阅档案、组织听课、访谈学生等,重点对比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变化情况,及其实践推广应用价值。

(三)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学校对建设成效进行验收。线上一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验收参照《信阳农林学院本科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办法》标准执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验收标准按照《信阳农林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标准》(附件1)执行。线下一流课程验收标准按照《信阳农林学院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标准》(附件2)执行。

(四)验收工作原则上在建设周期结束时完成,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课程进行延期,延期1年后仍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学校将按实际完成建设任务的比例,收回项目所拨付的经费并视情况追究项目负责人领导责任。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验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及相应指标体系进行。

八、附则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