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阳农林学院 教务处!
学校首页 教务系统
规章制度

教学建设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 > 正文

信阳农林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信农教201915

时间:2020-06-04   来源: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厅〔2018〕2号)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要求,推进河南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一流本科教育为发展目标,坚持“以本为本”,注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标准,推进“四个回归”,坚定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建设目标

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全校遴选茶学、林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水产养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和特色本科专业作为一流专业进行重点培育与建设,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综合实力提供支撑和保障。

三、建设原则

1.内涵发展,示范带动。以优势及特色专业建设成果为基础,示范带动相应支撑专业乃至教学整体发展,引导专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凸显特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2.面向产业,服务发展。推动专业积极参与国家及区域战略发展,提升专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大力培养国家和地方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成果引领,动态调整。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坚持目标导向,突出建设成效,实行年度检查和动态调整,确保建设质量和水平。

四、建设内容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四新”教育教学理念,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结合学科专业发展最新趋势以及国内、省内同类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按照一流专业建设标准,科学确定本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制定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和路径。对标国家、行业的专业办学标准,吸纳业界专家和毕业生代表意见建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业特色和优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革和新要求,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开展跨专业培养、产学合作培养、国(校)际合作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建设一流课程资源。根据一流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资源开发,加强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等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一流课程建设为目标,加强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金课”等资源,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强教材研究和编写,建设一批规划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等优质教材。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堂教学革命,积极应对信息时代本科教育变革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应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新范式。强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教学。强化专业导学、课程导读、课程思政,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推进学业成绩评价改革,针对课程目标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提高学业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建立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机制,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4.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通过引进与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专业师资质量,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人力支撑,以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为抓手,选好配强负责人、带头人,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纽带作用。落实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制度,推行新任教师培养制度,实行老中青“传帮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访学研修,加强“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

5.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包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制订,构建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双向互聘与交流、科研项目共同参与、成果效益多方共赢的格局。优化实践育人平台,推进国家、省、校三级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推动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践教育基地,推进教学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全面开放。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专家工作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业竞赛等,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报专利,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6.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本科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实际,构建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并完善涵盖基础办学条件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培养过程与学生发展等全面系统的评估机制,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和认证。健全教学效果保障体系,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强化见习、实习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加强教学效果考核,定期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信息,实现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有效支撑。建立课程教学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对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进一步提升。

7.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教育国际化意识,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引进融合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支持本科学生参与国际化项目、国外交流学习,扩大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和国际交往能力。争取更多资金和渠道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和交流,提高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教师比例。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本校一流本科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建设计划

1.2019年启动本科一流专业建设任务。遴选茶学、林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水产养殖学等5个涉农优势和特色本科专业点作为第一批一流专业进行重点培育与建设,建设周期为3年。

2.实行年度检查和动态考核,2020年择机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

3.2021年底进行第一批项目合格验收,确保建设成效。

4.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适时启动第二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

六、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学校加强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升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合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校党委和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教辅)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照实施方案,制定细化方案和配套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2.强化经费保障。学校要完善保证一流本科专业教学经费优先投入和逐年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加大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经费预算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强化监督指导。学校教学、人事、财务、实验设备管理等部门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管理要求,在大力支持专业建设的同时,对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科学指导,确保项目建设平稳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