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发布日期:2022-09-22 作者: 来源: 点击:

扎根农牧事业  守护动物健康

——团结创新明德至善的动物科技学院

一、学院概况

动物科技学院是信阳农林学院办学最早、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院之一,远溯至1910年汝宁府中等实业学堂兽医科,主要科目有兽生理、药物及调剂法、蹄铁法及蹄病治法、内外科、寄生动物、畜产、卫生、兽疫、产科、剖检法;今追至1958年8月信阳农业专科学校兽医专业,其间,1984年成立豫南农业专科学校牧医系,1993年成立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动物科学系,2015年成立信阳农林学院牧医工程学院,2022年更名动物科技学院,先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14000余名应用型人才。

★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河南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河南省第六届普通高等学校“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六位一体”红专新人工程、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牧医红专”育人工程

★河南省本科高校第二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养殖产业学院

★河南省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校企合作“红专模式”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动物医学专业

★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专业

★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猪解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动物医学教研室

★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动物病理》

★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动物解剖学》《动物病理》

★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兽医传染病学》

★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猪解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病理学》

★河南省大别山区生态畜禽健康生产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水禽资源开发利用与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规模猪场重大疫病净化创新型科技团队

★信阳市畜禽养殖环境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信阳市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综合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

学院始终秉承“团结、创新、明德、至善”的院训,坚持学科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依规治院的发展思路,聚焦中国式畜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突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致力于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知农爱农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贡献信农力量。

二、师资队伍

动物科技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0人;博士19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95%。现有国家执业兽医师15人、高级技师10人、技师2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88%。学院有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4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信阳市学术带头人3人。5名专业教师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赴新西兰梅西大学深造。

三、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畜牧兽医专科专业,其中,动物医学专业2016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1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物科学专业2017年获批为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兽医学科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支撑学位点。2023年,学院和南阳正大有限公司开展了正大集团新农科协同育人项目,并于2024年获批河南省第二批重点产业学院—现代养殖产业学院。

四、人才培养

学院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持续提升教师产学研用能力、优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优质实践教学平台,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直以来,学生深受社会欢迎,他们身上无不具有政治素质强、职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为人诚恳、做事实在、好学勤奋,适应快、肯吃苦、善合作等“牧医红专新人”的优秀特质。一批又一批毕业生投身三农、自强不息,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有的成为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企业家、领军人,有的成为创业者、带头人,在不同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五、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和1个省级现代养殖产业学院,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室, 4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9个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省级等科研项目50余项、鉴定科研成果9项,获省市科研成果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0多部。校外各类实习实训基地达到36个,其中红专书院实习基地8个。

六、实验实训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动物基础科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5个建制实验室,涵盖30个功能实验分室。中心配备先进仪器设备1846台(套),设备总值逾1200万元,年均承担60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作为区域性重要教学科研基地,该中心通过环境设施标准化、仪器配置现代化、功能分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已构建起集教学实训、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践平台,有效支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七、社会服务

学院始终坚持“根植信阳,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定位,在服务的内容、形式及服务的力度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精心打造有技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下得去、能吃苦的教师科技服务队伍,组建生猪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猪营养免疫调控与抗病保健技术、大别山区畜禽生态养殖技术等多个产业服务团队,先后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200余人次,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普传播工程项目,进行各类技术咨询服务1.2万余人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3000余人次,帮扶农民5万余人,服务企业(合作社)600余家。二是开展行业产业技术研讨会。学院连续举办了10届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研讨会,培训猪场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年均服务猪场100余例,服务范围涉及信阳、南阳、驻马店以及湖北随州和安徽阜阳等地区。三是“三农”培训提质脱贫。面向“三农”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等培训,培训各类学员500余人次。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殷殷瞩托,根植大别山革命老区,持续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八、就业创业

学院始终秉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理念,与正大集团、牧原股份、双汇集团、温氏集团等12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凭借“六位一体”红专新人工程和精准的就业创业服务,学院连续多年荣获校级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毕业生以“专业功底扎实、职业素养全面、工作作风踏实”的特质赢得用人单位广泛好评,近三年来考研深造率稳定保持在28%以上。在创新创业领域,学子们成绩斐然,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同时在“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荣誉7项。

九、牧医红专工程

2017年以来,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围绕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又红又专”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探索,创新“三全育人”红又专、“五育并举”育新人实践,培养“牧医红专新人”,即扎根牧业、知农爱农、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精心打造红专学堂、红专青年、红专书院、红专基地、红专课程、红专导师六大育人平台,逐步形成“牧医红专”协同育人“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简称“牧医红专工程”,为涉农高校提供“牧医红专智慧”和“牧医红专方案”,服务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三全育人”试点学院、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六位一体“红专新人工程”获得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2023年,“红专新人”黄守孝、姚烨城、胡豪杰获河南省“出彩河南人”第六届最美大学生称号,三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