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信阳农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邱刚教授与芮亚培教授,依据前期在罗山县信阳犇牛良种繁育科技有限公司随机采样检测的结果,再次赴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精准助力信阳水牛健康养殖与高效育肥。
邱刚针对育肥牛饲料配方提出“按需适配”的策略。他指出,应结合牛只生长阶段(犊牛期、育肥前/中/后期)、品种特性、目标日增重以及本地饲料资源,动态优化“精料+粗料+添加剂”的配比结构,在保障瘤胃健康的基础上,实现营养高效利用与成本可控。他特别指出,配方调整需遵循“渐进过渡”原则,每次变更应分7–10天逐步替换,按照梯度递增新料比例,有效避免采食下降、腹泻或胀气等应激反应。芮亚培则强调配方实施后的动态监测与微调,并提出日增重、采食量、粪便状态三个关键观察指标。
经过调研,两位科技特派员一致认为,配方设计不可脱离经济效益,需综合计算“单位增重成本”。他们建议,高耐受品种后期精料比例可上探70%,而生长缓慢、瘤胃功能较弱的群体则不宜超过60%,应优先保证优质粗料供给,预防营养代谢病。
此次科技服务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向企业赠送了一批优质饲料,切实帮助提升养殖效益,展现了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务实担当,为信阳水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撰稿/邱刚 摄影/芮亚培)
编审/陶梦筱 审核/刘涛 终审/邓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