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小事,安全必须行。实验室有各式各样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若是存放或操作不当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有备则无患,实验室安全隐患有哪些?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实验室安全风险类型
实验用品与设备及其存储方式带来的安全风险。如化学品、生物制品原本具有的毒性、易燃性、感染性,会因存储位置和方式的不妥导致事故;实验室管理制度及其执行力度带来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实验人员不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极易带来实验事故;实验室建筑及空间布局带来的安全风险。比如非专门建筑的改建实验室,会因建筑不能满足实验室实验的基本或极限要求导致事故。

二、实验室事故类型及原因
火灾事故。火灾事故发生的具有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特质;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过热。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
爆炸事故。其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质。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毒害事故。其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品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
机电伤人事故。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漏电、触电或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伤人。
设备损坏事故。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而造成设备损坏。自安装软件或使用个人存储设备不干。

三、实验室相关安全指南
(一)、个人防护
1.穿戴规范: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着实验服,长发需束起,不穿露趾鞋。根据实验类型佩戴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生物实验需防污染,化学实验防腐蚀。
2.禁止行为:实验期间不得饮食、储存食品,严禁在实验室吸烟,离开实验室前需洗手,不可穿实验服进入公共场所。
(二)、化学品管理
1.储存要求:化学品需分类存放,酸碱分开,易燃易爆品专柜保存,标签清晰,注明成分与危险性。腐蚀性液体应低位存放并加垫收集盘,避免倾洒。
2.使用规范:接触危险化学品时需做好防护,使用后及时归位并记录。严禁随意混合化学品,避免引发反应。
(三)、仪器设备操作
1.规范使用:使用前了解仪器操作方法,严格遵守规程,大型仪器需独立插座,避免超负荷用电。使用后及时登记,故障时立即停用并报修。
2.特殊设备:如气体钢瓶需直立固定,远离热源,使用时先检查阀门并接减压阀;液氮使用需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止冻伤。
(四)、应急处理
1.常见事故处理:化学灼伤用大量清水冲洗,酸灼伤涂小苏打,碱灼伤涂硼酸;火灾用灭火器扑救,触电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心肺复苏。
2.熟悉设施:清楚急救箱、灭火器、洗眼器位置,定期参加消防演练,掌握逃生路线。
(五)、实验室管理
1.环境维护:保持实验室整洁,及时清理废弃物,分类处理危险废物,严禁随意丢弃。
2.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水电设备、消防设施,确保通道畅通,禁止私拉电线。实验室安全无小事,需全员重视、规范操作。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整改,共同营造安全的科研环境。
新学期,新起点,让我们时刻将实验室安全牢记心中,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实验操作,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科研工作。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只有确保安全,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收获更多的科研成果。希望同学们都能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科研环境!

—— 药学院 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