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工作

关工委工作
位置: 首页 > 关工委工作 > 正文

信阳农林学院退休教授胡孔峰:不教“技术工”只育“农场主”,这样的农学课太“野”了

作者:陈庆文   时间:2025-09-08   点击数:

有这样一个人,他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投身于农业研究,只愿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有这样一个人,教室、田野、家三点一线,勤勤恳恳、风雨无阻,只因心中充斥着热爱;有这样一个人,退休多年仍心系讲堂,带领学生领悟农学真谛……他,就是信阳农林学院农学院退休教师——胡孔峰教授。

胡孔峰教授出生于农村,在他幼年时期,见证了中国连续多年的饥荒,许多人吃不上饭,被迫流离失所。在那时,小小的他就在心里埋下了提高农业产量,改变中国农业现状的愿望。胡孔峰教授自一九九三年回到母校任职,始终致力于为祖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培育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胡教授深刻践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坚持先立德再为师。在他从事教育事业的21年里,胡教授不仅对工作教学认真负责,而且在科研上踏实钻研,耐得住性子研究学问,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主讲的《种子生产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课程分别于2007年、2009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他主持的“种植类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于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他参与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开发利用及‘双高’模式研究”1999年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信阳豫南稻茬麦区弱筋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于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胡教授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常常身体力行地带动年轻教师投入到实验室、实验田中去。在胡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一群教师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显著提升,共同书写了教育领域的辉煌篇章。

胡教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大胆创新。胡教授说,“要让学生自己当农场主,而不是技术工。”他说,农场主需要全面考虑各种问题,耐心地解决各种麻烦,需要全面思考,重视实践与体验,这与现代教育中强调的“做中学”理念相符。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农场主需要根据天气、市场、作物生长情况等不断调整策略,这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相契合。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工”型的重复劳动可能会被机器取代,而具备创新、决策、人际交往等“农场主”型能力的人才将更受欢迎。

目前,许多老师立志把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技术工”,而忽略了培养“农场主”其实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胡孔峰教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绩,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果卓越。

胡孔峰教授的这些教育思想,源于他丰富的教学经历。他说:“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经历为之奠基。”胡教授在农学院工作了几十年,见证了农学院慢慢壮大,也见证了祖国的农业越来越好。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兴农爱农”的主张,在教学中把这种情怀传给学生,实现薪火相传。在胡教授的教导下,学生团队犹如一支精锐之师,他们协同作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胡孔峰教授在科研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他曾连续三年带领学生在信阳市鸡公山进行昆虫资源普查,为当地关于昆虫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样本;主持参加了杂交油菜的推广并获省科技进步奖、星火奖等奖项,在科研中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乐此不疲。实验并不是百分百的成功,然而每一次的失败都未曾让他气馁,反倒是激发了他更强烈的斗志。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终能为农业领域带来变革的力量。胡教授还非常重视专业战略、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研究,带领许多老师做科研并取得奖项。他很谦虚地说,他当年就做过这么几件事,但就是这么几件事让他奋斗了几十年不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胡孔峰教授真正做到了把为人师表的精神传承给了青年教师,告诫他们先做人再为师。

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前景,胡教授抱有很大的希望。他指出:“目前的中国农业已经基本摆脱了粗放滥用的情况,尽管距离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中国农业的前景一片光明!”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农业存在部分生产方式依然粗放以及产业链短等问题。但是,他认为,作为农业院校,农业改善中残存的不足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胡教授积极参与农业科普活动,向普通民众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农业生产技能。他坚信,只有全民对农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重视,我国的农业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国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如今,一个农村出身的懵懂青年已经成长为一位备受敬仰的农业教授,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的眼神始终充满着对农业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追求。

胡孔峰教授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粮食的丰产上!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农业科学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及对教育强国梦想的不懈追求。在他的引领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农业教育与研究,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伟大征程贡献力量,共同书写教育强国的壮丽篇章。

19454

1571A

1E277

2550B

17DF6

13B47

编审/陈庆文 审核/高国栋 终审/田莉莉

Copyright@信阳农林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信阳农林学院行政楼9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