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学历教育 >> 学员风采 >> 正文

杨长家:我们来自光山东岳村

发布日期:2021-02-16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杨长家,2017年参加过信阳农林学院举办的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作为东岳村的党总支书记,同时作为一名学员,他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转化为带领东岳村村民奋斗的动力。如今,东岳村一天一个变化,农民的笑脸多了起来,杨长家也感到更幸福了。

河南光山县东岳村党总支书记 杨长家

脱贫攻坚,尤其是产业脱贫,只有找准‘路子“,才能迈开”步子“。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南省光山县东岳村,调研指导当地脱贫产业发展,与致富带头人深入交流,鼓励他们“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老区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沿着绿色发展和生态农业的路子,继续前行,让脱贫后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房前屋后一亩茶 ,一塘肥鱼一群鸭。”这是河南光山县流传的一个顺口溜。这个顺口溜朴实地道出了这里百姓脱贫致富后喜悦的心情,也道出了这里独具特色的产业脱贫新格局。

原来我们东岳村是最穷的时候,我们的父老乡亲都自卑的心理,没有自信,一说到你是哪里的呀?头低着,我是东岳村的,声音很小。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我们村发生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的时候,老百姓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的时候,他就挺起胸脯头就昂起来了,问你是哪个村的,就非常自信地说我是东岳村的。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杨长家刚开始也有些迷茫。得知信阳农林学院多年来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学校又有很多种养殖方面的权威专家。带着对带领全村脱贫和早日实现对美好生活的目标,走进了信阳农林学院培训班,在理论知识和现场实践教学的双重学习,让杨厂家第一次系统地完成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思想碰撞。

如今的东岳村,我们看到的是宽阔的通村路、是崭新的民居,是广场上欢笑嬉戏的孩子们。眼前的这一切,很难让人想起这里曾经是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光山县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贫困人口基数大,曾是国家级贫困县。 而当时的东岳村,全村634户2250人散落在41个自然村里,很多自然村就几户人家。

我们村想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什么产业都没有。基本上就是人均还不到一亩的耕地,基本都是种地荒山种点果树。

实际上,说起贫困村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东岳村也不例外。村两委也想带着大家干点事,但是因为没找对路子,折腾一圈依旧是一事无成。

当时村里没有村级企业,都是单户发展,老百姓是望天收,就是有自己的一口饭吃,好像就满足了。

因为交通不便,我们村里的病人和残疾人都是挺多的,再加上就是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所以谈不上发展。

要发展产业,没有带头人可不行。东岳村有很多人在外地发展的还不错,如果能把他们请回来,产业发展就有希望了。

我们就动员他们留在村里发展,当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就是动员这样一批人,让他们投入发展产业,想的就是带领父老乡亲一块干。

杨长太就是被村干部们的诚意打动了,他放弃了北京的工作,选择了返乡创业。2012年他回到东岳村,流转了村里80多亩土地,搞起了苗木花卉种植。当时的他信心满满,对产业的发展也充满了希望。

河南光山县东岳村村民 杨长太

当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二是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三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就是自己闷着头干,苗子长得不太好也卖不出去,结果做了两年,可想而知,不仅没有挣到钱,还欠了一身的外债。

杨长太原想着趁市场行情好,带着乡亲们大干一场,结果没想到,因为没技术、没市场,赔得血本无归。这让原本心气十足的杨长太彻底泄了气。

中间我都快放弃了,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找到我家多次分析失败原因。好不容易返乡了,遇到了挫折,你要坚持在哪跌倒的,要在哪爬起来,就这样鼓励我的志气。

可谁都没想到,这期间杨长太外出时又遇到了车祸,第一次创业欠的外债还没还上,结果治病又花了不少钱。2014年上半年,当初一心想带领大家致富而选择回乡创业的杨长太,自己却被识别为了贫困户。

当时非常非常郁闷,“我是40多岁一个壮年的身体,被识别为贫困户,和70多岁60多岁的老爷子老太太,他们一块儿开贫困户大会的时候,我觉得非常丢人脸红”。为了帮助灰心丧气的杨长太重新振作起来,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不断给他鼓劲。

“没有资金咋搞?”“没有资金没有关系,我们村里给你担保小额贷款。”“我说你看没有技术导致的,到时候请专家呢?“”这个费用不让你掏我们去请。“后来村两委给我担保贷了几万元款,找了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所以凑了10多万元,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这一次,村干部们请来了农业专家指导杨长太苗木花卉的种植和管护技术。根据专家的意见,他及时调整了苗木的种植和管理方式,看着苗木的长势良好,杨长太的信心又找回来了。

专家到了田间地头指导,苗木花卉一天一个样,再加上我们村两委跟我到外面找销路。2014年10月份到11月份,我就销售了两大批苗子,当时就卖了将近15万块钱。不仅把我欠的外债还清了,当年也盈利了6万多,所以在2014年12月份,率先、第一批在我们村脱了贫。脱了贫之后我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就是想着做产业还是要做大、做生态绿色的。

说干就干,2018年开始,稳住苗木花卉产业后,杨长太成立了家庭农场,流转了100多亩水田,搞起了稻虾共作。

这就是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个田里面的水还能养小龙虾,还能种上水稻。一亩田的大米之前要是普通大米,能卖到2块2毛钱到2块3毛钱一斤,养小龙虾的稻虾米生态绿色的.现在(大米)我们卖到将近5块钱一斤。一亩地的小龙虾能卖到将近2000块钱。

没想到水稻丰收后,因为价格太高,又没有什么品牌,杨长太的稻虾米虽然品质好,却不好卖。看着堆积如山的稻虾米,杨长太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发展产业的路子没找对。

其实想得挺好,做起来非常非常的难。第一个市场没有对接好,不知道怎么做,做出来又卖不出去,你说你是生态林绿色的吧,别人还不相信。

同样存在迷惑的还有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李开齐。抱着既能绿化家乡荒山荒坡又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念头,2012年开始,李开齐流转了近1000亩的荒山荒坡地,种起了油茶树。

油茶当时想着它是木本油料,它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比较小,并且又是东方的橄榄油,以后不管是食用还是深加工,前景还都是非常广的。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油茶树虽好,但有个缺点,就是生长周期太长,栽种树苗后,一般要培育8年以上才到丰果期,而这期间,要一直不停地投入资金。

每年一亩地下来就要一百五六十块钱,1000亩地就是十五六万的投入。每年这样投,要投8年到10年才见效。

连续投入了五年,李开齐的积蓄用完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2017年,李开齐开始在油茶树中间套种绿茶树。绿茶树是种上了,但能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李开齐和杨长太一样,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底气不足。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光山县调研指导。总书记视察了油茶园,实地察看油茶树种植和挂果情况,并同杨长太和李开齐等致富带头人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与贫困作斗争,不断地追求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永远进行时。要有各级的坚强有力地领导、执行,更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基层组织要永远按照跟着党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战斗堡垒建设好。

总书记强调,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同时总书记还鼓励杨长太和李开齐他们,要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

总书记听到我自己四年来的三级跳,从一个贫困户到一个致富带头人,再到一个产业链上的支部书记,所以总书记对我做的事情非常认可,非常满意。我就是这样想,总书记到光山来提出来路子找对了就要大胆去做,我认为我的路子就找到了发展生态绿色稻虾耕作。

总书记的嘱托不仅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更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打开当地农产品的销路,光山县也积极行动,培训人才、畅通网络、增加物流网点,彻底打通了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我把我自己的产品种好就行了。实际上在网上的话,它不止如此,它还需要有包装、有服务、有物流,还有其他很多方面,才能做好一个互联网的商品,我的工作是一方面带领大家把咱们的农产品农货给种好,第二方面就是把农货把它打造成网货。

电商带动,加上家庭农场的稻田以及苗木花卉种植,目前杨长太已经带动了5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杨长太表示,这得益于村干部的领导和引领。

差不多(加起来)一年要搞三四万块钱,六七十岁的老头子就不错了,我现在很满足了。看到贫困户杨建国也找到了出路,李开齐也放开了手脚,他套种的茶叶今年正赶上可以采摘,他就投资修建了一个茶厂,上了一个条自动化生产线。一个采摘季,他平均每亩就收入1600多元钱。而和李开齐合作的贫困户,除了流转土地和在油茶园务工的收入,又多了一份采摘茶叶的收入。

我现在一天能稳当采5斤茶叶,一天工资能开七八十,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村民汪庆秀高兴地说。如今,东岳村的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7%降至0.4%。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同时,整合村里的红色文化、古迹古物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旅游特色村,将这一片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司马光油茶园调研时讲,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今年上半年我们新发展优茶园28,000亩,全县油茶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5.5万亩,通过大力发展新技术,深化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走出一条更加健康扎实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找到路子,考验的是智慧和能力,而大胆去做,考验的则是信心和决心。要彻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除了要有智慧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决心和毅力。只有这样,才能不畏艰难险阻,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那样,“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

【编辑:马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