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设计专业优势,组建师生乡村设计服务团队,2025年4月9日至5月19日,深入新县田铺乡田铺村,开展“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科技服务行动,为当地特色产业与文化注入崭新活力,助力乡村形象提升与品牌建设。
专业融合,用创意设计激活乡土记忆。学院积极响应“设计下乡”号召,精心选派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领域的骨干师,学生招募具备扎实设计功底和创新思维的青年力量,组成“乡村设计服务团”。服务团成员:张志锋、唐卉、杨丽娜、刘昂、刘鸣鸣、赵星宇、王梓旭、毛彩盈、张瑞娟。团队出发前,聚焦“乡村品牌塑造”、“地域文化符号挖掘与转化”等主题进行了专项研讨,确保设计服务精准对接乡村需求。
深入乡村,洞察视觉表达核心诉求。服务团队扎根新县田铺村开深度调研:一是产业视觉扫描,重点走访当地核心产业,细致考察现有产品包装、宣传物料、店铺招牌、导视标识等视觉呈现现状,分析其优势、不足及与市场对接的差距。二是文化符号寻访,师生们深入村落,与当地政府、村民深入交流,系统收集整理当地的特色文化元素,如:传统纹样、民俗活动符号、特色建筑构件、自然景观特征、历史传说形象等文化符号,用摄影、视频等方式记录,挖掘可转化为视觉资产的文化基因。三是需求精准聚焦,通过访谈、问卷及临街商铺,团队清晰梳理出乡村在品牌形象塑造、旅游宣传推广、文化展示视觉设计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创意迸发,量身定制视觉解决方案。带着对乡村产业、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一手视觉素材,团队返回后投入高强度设计创作,围绕地方政府的核心需求,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实用价值的视觉设计方案,共完成设计方案两套。设计内容包括12家临街商铺,包含有便利店、农家菜、民居民俗等。首先,完成乡村品牌形象设计:为为临街门面设计专属品牌标识(Logo),巧妙融合提取的文化元素,如:当地特色水牛造型、植物形态、传统纹样、山水意象等。开发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包括标准色(田铺黄、青山绿、革命红)、标准字体、辅助图形及应用规范。下一步,团队扩展视觉提升范围,聚焦视觉设计如何提升品牌价值、促进销售、增强文化自信,并广泛征集反馈意见,确保设计成果“看得懂、用得上、能增值”。目前,团队已完成设计方案,已交付田铺乡政府, 并持续跟进施工进度,目前项目落地实施。鉴于设计团队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显著成绩,新县田铺乡人民政府授予风景园林艺术学院“乡村振兴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8位团队成员被评为“乡村振兴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最后,副院长张志锋对设计服务团队工作进行了肯定和表扬。他强调:“设计是连接乡村特色资源与外部市场的重要桥梁。我们组织师生深入乡土,就是要用专业的设计语言,讲好乡村故事,提升乡村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这不仅是服务社会,更是师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广阔天地的宝贵实践,是设计教育‘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学院将持续探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此次设计赋能行动,是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设计做进百姓心坎里的生动写照。师生们用专业智慧和辛勤汗水,架起了高校资源与乡村发展之间的桥梁,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贡献着独特的设计力量。(撰稿:刘鸣鸣、沈欣 摄影:刘昂)




编审/刘昂 审核/张志锋 终审/张广强